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中)在给古树取样
中国园林网12月4日消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代诗人崔颢登临黄鹤楼,留下佳作流传千年。如今,黄鹤楼在,晴川阁在,唯独不见鹦鹉洲。不过,鹦鹉洲长江大桥施工时,从江底挖出了一棵至少沉睡了500年的已炭化的古树(炭化树,俗称乌木)。专家认为,这棵古树极有可能是古鹦鹉洲的实物佐证。那么,这棵古树是怎么挖出来的?“年龄”几何?记者采访了施工方,并邀请专家一一揭秘。
挖掘:水下9米深处异物“卡”住沉井筒
说起这棵古树的来历,先要说说鹦鹉洲长江大桥江心墩的施工。
施工方中铁大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鹦鹉洲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的第八座长江大桥,一共有三个桥墩,中间一个桥墩位于江心。这个江心墩运用的是沉井法施工。具体地说,就是先用钢筋混凝土制作一个圆柱形的沉井筒,沉井筒围起来的面积比两个篮球场还要大。施工方不停地吸走沉井筒内的泥沙,沉井筒借其自重,就会慢慢往下沉。沉井筒下沉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随着泥沙被吸走,一点点往下沉,一直下沉到坚硬的岩石层,才下沉到位。紧接着,施工方抽干沉井筒里面的水,清除掉沉井筒里面残余的沙石,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以后就成了桥墩的基座。
去年5月下旬的一天,中铁大桥局的施工人员突然发现,当沉井筒沉到水下9米深的时候,就沉不下去了,接下来几天时间,都是如此。施工人员判断,可能有异物卡住了沉井筒。因为异物藏在水下,无法辨别,施工不得不中止。
潜水员多次下水“摸清”异物是树木
为了弄清楚情况,中铁大桥局专门从山东请来了16个人的潜水团队。
潜水员第一次下水探摸,怀疑碰上了炸弹,这让施工方不由得紧张起来。不过,第二次下水探摸后,潜水员发现异物形状不规则,于是排除了炸弹的可能性,施工方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那么,到底是什么卡住了沉井筒?潜水员在经过了数次探摸之后,在2011年6月8日终于确定,异物是一棵大树。
中铁大桥局不知建设了多少座桥,很多东西都挖到过,但是在长江施工中碰到一棵大树,在大桥局建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是生长在古鹦鹉洲上的大树吗?施工人员充满了好奇。
6月12日,施工方决定进行打捞。潜水员下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绳索捆绑在这个异物身上。之后,起重机缓缓启动,异物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果真是一棵大树。“刚出水时,黑得发亮!在场的人都很兴奋,很惊奇。”一位亲历打捞过程的工作人员回忆。
鉴定:古树可能是枫杨“享年”约100岁
古树出土后,被运送到了原武汉锅炉厂。施工方中铁大桥局正在这里开发一个小区。
近日,记者在小区的一个空地上找到了这棵古树。古树静静地躺在路边,如木炭般遍体黑色。
中铁大桥局房地产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一份鉴定报告,鉴定单位是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根据鉴定报告,树长约14.5米,根部直径约1.2米,胸部直径约1米,上部断口处直径约0.4米,重约8吨。根据树体形状、表皮裂纹等分析,初步判断为枫杨。
据《中国植物志》,枫杨又称水麻柳,为大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米,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沿溪涧河滩,现已广泛栽培为庭院树和行道树,湖北是其产地之一。
从上部枝干的断口来看,这个枝干的直径有40厘米,有40多个年轮。据此推算,这棵古树大概活了100余年。
记者请来了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树木生态研究室高级工程师丁昭全。他用从德国进口的树木针测仪对古树进行了检测,结果也显示,这棵古树活了100年左右。换言之,这棵古树大约活到100岁左右的时候,就被埋到水下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