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家丁昭全(左一)用仪器测定树龄
埋藏至少有500年已取样送波兰鉴定
树木活了多少年,已确定了。但是,它在长江的河床之下,到底埋藏了多少年,才会炭化得如木炭般?
根据鉴定报告,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认为,古树可能在长江河床之下埋藏了500年左右。体表均已炭化,内部坚硬如石,已形成乌木。
为了尽可能还原古树被埋的时间,记者请来了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长安。多年来,李长安致力于化石树和炭化树的研究和保护,是目前行业内的权威之一。
11月30日下午,记者陪同李教授和他的一名博士生,来到了古树前。“这个树很大,很完整,太难得了!”虽然化石树研究过不少,但一看到这棵古树,李教授还是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
李教授介绍,在阳逻也发现过一些炭化树,但没有这棵树炭化得厉害,这棵古树的埋藏时间,应该比那些树还要久远,至少有500年。
为了弄清楚这棵古树被埋的准确时间,李教授在树根、树干、树木中间、表皮等部位,分别取样。这些样本,已被送往波兰做碳14鉴定。波兰的这个实验室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权威的碳14鉴定机构之一,鉴定结果几个月以后才能出来,届时,古树被埋藏的具体年代将最终揭晓。
四个理由推测古树长在古鹦鹉洲上
鹦鹉洲长江大桥江心墩建在江底的一个潜洲之上。据史料记载,这个潜洲就是唐朝诗人崔颢诗句里古鹦鹉洲的一部分。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和李长安教授都认为,这棵古树极有可能是在古鹦鹉洲上生长的树木,而不是从上游冲下来的。理由有四:一、古树周身表皮完好,就近埋入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从上游冲下来的,树身上肯定会有碰撞的伤痕;二、古树埋藏地周围还有许多小树;三、古鹦鹉洲具备枫杨生长的条件;四、唐朝崔颢的“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的“芳洲之树何青青”,以及宋、元、明三代的文献资料里,都表明鹦鹉洲上有树,特别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代绢本《江汉览胜图》上,描绘有鹦鹉洲绿树成荫的景象。
之前,人们对古鹦鹉洲的了解,只停留在文献的层面,而这棵古树的出土,极有可能就是古鹦鹉洲的实物佐证。
声音:炭化树极具价值应尽快保护起来
这棵炭化树属于文物吗?带着这个问题,11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武汉市文物局。该局文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物指的是人类创造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但是,这棵炭化树是自然生长、自然灭亡的,不属于文物的范畴。
不过,在李长安的眼里,对于炭化树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李长安不仅是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也是省政协常委、武汉市人大常委。就炭化树的研究和保护,他准备明年专门就此撰写提案。
他说,武汉市近年来在城市大建设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化石树和炭化树,如在举水河一个采沙坑中,发现了十余棵埋藏了千余年的炭化树;在阳逻长江河道发现了直径1.5米左右的炭化树。这些炭化树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和文化价值,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法规,也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均被散失掉了,甚至被作为柴火烧掉了,甚为可惜!
因此,李长安提出了两条建议:一,请武汉市政府尽快研究出对这些古树的保护对策,明确管理部门,对新发现的化石树、炭化树及时开展研究,深入挖掘其科普价值和文化价值,特别是挖掘出其对武汉市古地理(江湖变迁)、古环境(气候演化)、古人文(人地关系)的价值,将其列入武汉市古文化的范畴。二,尽快建立专门的博物馆或者收入武汉博物馆,在将古树保护起来的同时,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让市民和游客更形象地了解到武汉的历史。
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的专家也认为,这棵古树是一种因地质变动、河流变迁久埋地下、几乎完全炭化的木材,对研究所在区域的气候、水文、植被、河道变迁,特别是古鹦鹉洲的演变极具价值。几百年来,仅此一棵,不可再生,因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建议相关科研院所对其信息进行充分挖掘。
将打造专门景点再现“芳草萋萋鹦鹉洲”
中铁大桥局地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小区内打造一个专门的景点。这个景点将在充分保护古树的前提下,通过文字、模型等手段,向人们展示这棵古树的生长、埋藏、发掘、鉴定和保护的过程,生动地再现“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变迁。
推荐阅读:
(来源:楚天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