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三门峡创国家森林城市
市场动态

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三门峡创国家森林城市

来源: 三门峡日报 作者: 日期: 2011/12/6 9:57:30
在南山北岭,在黄河沿岸,在城市街道和公园,崤函大地绿树成荫,人在景中,城在树中。一阵风吹过,一排排、一行行树木摇曳生姿,仿佛在初冬的季节里,诉说着三门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壮举……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三门峡市逐年加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并积极利用合作贷款项目,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知晓率达到96%以上,支持率达到91%以上。这两个数字,是对全民参与创建活动的最有力说明。

“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我在森林之中,森林在我心中”……随着创建活动逐步深入,这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宣传用语已成为三门峡市民的心声。

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三门峡市先后举办了国际森林年暨三门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义务植树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徒步行”等系列活动、全国主流媒体与知名网站记者“走进生态三门峡”集中采访活动,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专版,在市区显要位置设立宣传栏、制作宣传板面、悬挂标语横幅、设置出租车流动广告以及开通电话彩铃、播放创森歌曲等多种方式,对创森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一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使三门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搞创建、人人作贡献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突出重点

建设宜居和谐家园

“黄河水畔森林城,宜居和谐三门峡。”按照这个建设理念,三门峡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中科学制定和实施规划,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在三门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中,国家林业局和我国森林城市方面的专家给予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

2010年11月21日至22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办、宣传办主任程红一行深入三门峡市检查指导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程红认为三门峡市领导重视,真抓实干,在认识、实践、成效三方面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对城乡接合部、老城区绿化、市民生态意识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指导意见。

2011年9月29日至30日,以中国林科院城市森林研究所主任、博士王成为组长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专家组一行3人莅临三门峡市,对三门峡市的创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希望三门峡市细化指标,完善资料,突出特色和亮点。

——科学编制规划,构建森林城市建设蓝图。

承接历史,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以森林城市布局理论为指导,以三门峡中心城区为核心,按照“黄河水畔森林城,宜居和谐三门峡”理念,通过构建“一城、二带、三区、三极、多廊、多点”的市域森林体系和“二团、一心、二横、五纵、多园”的近郊森林体系,打造“城镇村庄绿岛镶嵌、山地丘陵绿衣相披、道路水系绿网相织”的山水森林城市景观……三门峡市邀请中国林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学编制《三门峡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09—2015年)》,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突出森林支撑,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以林木植被为主体,建设城市公园绿地。三门峡市投资近亿元相继开工建设了涧河公园、涧河游园、上阳苑景区等公园绿地,建成了银桥沟游园、虢国苑、甘棠游园、黄河桥头游园等一批街头游园绿地;每年投资近千万元,先后对陕州公园、人民公园、虢国公园、中日友好园、六峰游园等进行绿化建设和改造,景观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市区各公园、游园共铺设导游路2.2万平方米,补添了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群众在绿树环抱中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以乔灌结合为模式,搞好道路绿化美化。重点对陕州大道、崤山路、六峰路和甘棠路等新建或改造的十多条市区主次干道进行了绿化升级。市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绿化达标率达85%,基本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林阴路系统。

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平台,培育“绿色细胞”。目前市区园林单位达72家,占单位庭院总数的63.2%;园林小区25个,占居住区总数的64.1%。同时,强化监管,落实“绿色图章制度”,对工程建设和配套绿化进行跟踪监管,严格控制绿地指标,确保绿化达标。目前,市区90%以上的沿街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城区立体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市农业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还建成了高标准楼顶花园。

以南山北岭为重点,构筑城市生态屏障。以南山北岭、三河(青龙涧河、苍龙涧河及黄河)两岸、沿黄滩涂、境内通道及其两侧可视范围的荒山荒坡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和功能分区之间大力开展以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通道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环境绿化建设。城市规划区防护林面积2230多公顷,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维护了城市生态安全。

——着力抓好重点,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生态防护体系。

如今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湖光山色,林木葱茏。这个以白天鹅资源为特色,以虢山岛为中心,以黄河、青龙湖、苍龙湖为主体,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和科普为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吸引了众多当地和远方的游人。三门峡市以黄河湿地为依托,打造“城市名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约590公顷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门峡市以河渠、道路绿化为基础,精心编织城乡绿网,实施了以连霍高速公路、郑西高速铁路、陇海铁路、209国道、310国道等重要通道绿化和以黄河、洛河、青龙涧河、弘农涧河、苍龙涧河等水系为主的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44万亩。道路、河流绿化率均达到92%。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在三门峡市开展林业生态县、乡(镇)、村“三级联创”活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6个县(市)、区已全部被省政府命名为林业生态县,建成林业生态乡55个、林业生态村960个,完成村镇造林绿化面积8.31万亩。

“公仆林”“记者林”“八一林”……社会各界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纪念林,既丰富了植树造林形式,又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效。三门峡市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载体,推动全民植绿、爱绿、护绿,成效显著。

——搞好林权改革,增强林业生态建设活力。

截至目前,三门峡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确权总面积853.93万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893.08万亩的95.6%,登记(办证)14万余份811.2万亩,登记(办证)率95%,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有力地推进了三门峡市林业生态建设,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带动了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林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林业工程。

三门峡市加快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突出当地特色,提升产业优势,基本形成了以经济林基地—林果加工、速生林基地—木材加工、种苗花卉、食用菌生产、林药林草生产、森林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2010年三门峡市林业总产值55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以法治林,切实保护林木资源。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很重要,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切实保护林木资源,巩固提高造林绿化成果也很重要。三门峡市坚持建管并重,严格执法,保持城市绿地持续增长,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在三门峡,古树名木得到了细心呵护。三门峡市制定了《三门峡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三门峡市487株古树名木统一进行建档、挂牌,设置保护标志,落实管理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养护复壮。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三门峡生态文明。

生态文化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生态文明、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三门峡市把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纳入现代林业建设,在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的同时,通过林业生态文化基础建设、丰富林业生态文化、规划布局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关注生态、崇尚绿色,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风气。

设立黄河湿地和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拥有亚武山、甘山、玉皇山、燕子山等4处国家森林公园和省市级森林公园7处,建成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生态文化教育基地5处,依托庙底沟古文化遗址的人文优势开工建设城市文化公园……三门峡市林业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在2008年被授予“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之后,三门峡市又相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称号,2011年率先建成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建设先进市,同时充分挖掘森林文化、花卉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特色果园文化等发展潜力,积极丰富林业生态文化内容。

三门峡市利用文化平台,让绿色生态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宣扬,制作了《绿染崤函》电视专题片,印刷出版了《绿满崤函——前进中的三门峡林业》画册,印制了《春绿三门峡》大型画册,并制作了《让森林回家》MTV在电视台播放……

三门峡市各地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规划布局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卢氏县以豫西大峡谷为重点,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不断扩大森林旅游产业;灵宝市以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鼎湖湾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陕县以发展扩大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叶节为主,进而带动过村桃花节、店子乡连翘节等活动,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突出生态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渑池县着力推进韶山旅游风景区建设步伐,为人民提供一个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义马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利用有限的林业用地,扩建现有的生态公园、鸿庆公园等,并注重发展营造公园文化氛围;市直和湖滨区重点是继续抓好黄河游览区、虢国墓地和三门峡大坝等重点景区的生态建设,同时探索实施一些能体现景点文化建设特色的造林绿化模式。

发展绿色经济、积累生态资本、推动和谐发展。今天的三门峡生机蓬勃,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一片片森林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一片片绿色展示着三门峡的美好未来。 

推荐阅读:

温岭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月初通过浙江省森林城市验收

重庆万州九成以上市民满意森林城市建设

洞头县成为浙江省首个“海岛森林城市”

重庆通过专家组验收 迈向全国首个省级森林城市

(来源:三门峡日报)

编辑:郁金香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