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地区部分专家学者聚会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座谈交流对孙中山、宋庆龄雕塑广场设计、建设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首义文化是武汉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因素,中山公园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百年名园,可惜园内没有孙中山纪念物,此举将弥补这一缺憾。
据介绍,在中山公园建孙中山、宋庆龄雕塑的动议,最早由武汉名牌战略促进会提出,构思则源于《长江日报》刊登的一篇“中山公园无‘中山’”的新闻报道。此议迅速得到市政协、市园林局、中山公园管理处的响应。市政协常委胡昌民曾为此向市政协十届一次全会递交提案,呼吁在中山公园兴建“点题纪念物”。今年5月23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下文,同意立项并成立筹建办公室。
据了解,目前全国30余所中山公园,几乎每所都有孙中山纪念物。汉口中山公园建成时,园内曾塑有孙中山铜像、总理纪念碑等纪念物,后毁于水灾和战火,而即将现身汉口中山公园的这尊雕塑,孙、宋二人并肩而立,十分罕见。
座谈会上,筹建办公室出示了一尊孙中山、宋庆龄的雕塑小样和广场效果图(见图)。雕塑小样是根据孙中山夫妇1915年拍摄的照片设计的。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就雕塑的设计、造型和广场环境建设等献计献策。
据雕塑筹建办公室介绍,目前他们已征集到12件雕塑小样及广场设计方案,将择日向社会公布,征集各界意见,热线电话为:(027)82753550或82753507。
据悉,这一活动得到了民革中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武汉市政协的支持,由武汉名牌战略促进会、市园林局、市中山公园管理处统筹,由武汉孙中山、宋庆龄雕塑筹建办公室实施,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协办。
市老领导王群、郑云飞、谢培栋、李梅芳、何其雄参加座谈。
要闻链接
缅怀革命先驱弘扬民族精神
——专家学者畅谈兴建孙中山夫妇雕塑
记者刘骞实习生李利
“中山公园无‘中山’”的现状即将成为历史。
昨日,当有关方面宣布孙中山夫妇雕塑将于明年11月12日在汉口中山公园建成时,省市老领导和来自武汉地区史学界、文艺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阐述此举的重大意义,积极为雕塑广场的设计、造型和建设出谋划策。
共识:兴建孙宋雕塑意义重大
市老领导王群说,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位伟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奔波奋斗一生,他们倡导的思想,对后人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要永远纪念他们,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实现他们振兴中华、富国富民的遗志。在中山公园兴建孙中山、宋庆龄雕塑,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社科院研究员皮明庥说,孙中山先生和武汉有着特殊渊源。文献记载表明,他曾三次踏上武汉这块土地:一是1894年上书李鸿章后南下路过武汉;二是1906年他试图在武汉会见张之洞;三是1912年4月间他曾在武汉逗留5天。他在《建国方略》等文献中,提出了武汉建设的若干设想,称武汉是“首义之区,模范之市”。从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在中山公园兴建孙中山、宋庆龄雕塑,有利于彰显武汉城市文化、城市地位和城市精神。
自豪:历史名城再添名景
市文联副主席岳燕青表示,武汉能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辛亥首义文化是重要因素。中山公园里没有中山纪念物,市民一直视为缺憾,如今在中山公园内兴建孙中山、宋庆龄雕塑,顺应了民意。
市计委委员程涛平博士说,我市已着手在江夏区金口镇建立中山舰纪念馆和旅游区,如今中山公园兴建孙中山、宋庆龄雕塑,二者一南一北,相互呼应,与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起义门、铜人像、宋庆龄故居等一起,构成辛亥革命红色旅游专线,必将大大提升武汉城市形象,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华中师大教授、辛亥革命历史研究所所长严昌洪和市艺研所所长赵瑞泰认为,雕塑小样中孙中山和宋庆龄比肩而立,创意独特,雕塑落成后有望成为武汉的又一景观。
期盼:精益求精铸珍品
专家学者们认真审视雕塑广场设计方案,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要将孙中山夫妇的雕塑铸成一件艺术精品,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要在人物塑造、面部表情、服饰等方面认真推敲,展现一代伟人的神韵。
岳燕青和严昌洪建议,雕塑及其基座都不宜太高,要让人们感到一代伟人仍活在人民中间。雕塑设计要美,材质要优,制作要精。
市老领导王群和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梁华平等指出,场景包装对烘托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十分重要,雕塑广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中山公园的整体氛围,必要时可以考虑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最终设计方案出炉前,一定要多听雕塑家、城市景观学家、历史学家等各方面人士的意见,精益求精,努力将孙中山夫妇雕塑铸造成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