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花圃
供应量严重不足
市园林局绿化管理科科长闫新民介绍,大量鲜花从仙桃运至黄石需花3个小时,每辆车的运量不到1万盆,每趟车还要支付2000多元的运费,除了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外,有时还难免会遇到“远水难救近火”的尴尬情况,毕竟从另一个较远的城市购买大量鲜花,应急能力肯定不行。
既然如此,我市城市绿化为何不考虑本地鲜花?闫新民解释,团城山公园年产3-5万盆鲜花,只能满足公园内四季摆花。与此同时,黄石唯一上规模的花卉苗木高新技术示范中心平常不种植鲜花。黄石花湖苗木花卉公司拥有我市最大的花圃,年产15万-20万盆鲜花,一次性产量12万盆。该公司为今年“双迎”供应的10万盆鲜花只能算九牛一毛。其他个体小花圃的年产量加起来,约摸5万盆左右。
“黄石一直缺少上规模的花圃,零散的私营小花圃其草花数量和品种太少,根本不在政府团购的考虑范围之内。”闫新民解释说。
绿化资金
每年外流8000万元
“除鲜花外,我市城市绿化所需的苗木95%以上都是从浙江、湖南、河南、山东等产苗基地购进。”昨日,闫新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市每年用于城市绿化的建设资金约3亿元,其中购买花卉苗木约占30%,即政府每年约投入9000万元购买花卉苗木。“每年眼见着8000多万元资金流进外地花农的荷包。”闫新民遗憾地说。
闫新民还说,抛开本地城市绿化对花卉苗木的大量需求不谈,全国许多城市都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抢打“生态”牌是当下比较“潮”的做法,全国各地对于花卉苗木的需求量之大更是不在话下。
黄石市花卉苗木高新技术示范中心总经理袁盛启介绍,近几年花卉苗木的利润见涨,目前约为30%-40%。全国各地的花圃都出现了脱销。“我们能卖的都卖光了。”袁盛启说,今年的行情最好,所种植的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等根本不愁销路,除了供应本地,还销往黄冈、武汉以及江苏等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