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英山:“土专家”带领村民致富 推动新农村建设
市场动态

英山:“土专家”带领村民致富 推动新农村建设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日期: 2008/6/5 9:15:34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6月3日,在英山县草盘地镇大屋村一块药材基地里,肖本利正在为乡亲传授他的“药宝贝”柴胡的田间护理技术。肖本利是该镇远近闻名的柴胡“种植能手”,去年他自己种植柴胡38亩,年收入过10万元。

  近年来,英山县广大农村活跃着不少乡土人才,但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影响了其整体效应的发挥。为此,该县先后出台《加强乡土人才建设的意见》,制订培训规划,建立由组织部牵头,劳动、农业、科技等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并将农村经济能人、专业大户人才、特色产业人才等信息纳入县人才库统一管理。目前,已网络23000多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建筑等各个领域。为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的技能,该县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卫东职校、理工中专等为辅阵地,开展各种短训、长训和特色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6000多人次。同时,结合党员“设岗创星”、“五个一”以及“双建双带”活动成果,充分利用岗位和基地培训乡土人才。为激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县委每年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先表彰活动,仅2007年就评选表彰了9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并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县营造了尊重乡土人才、爱护乡土人才、用活乡土人才的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还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扶持,引导乡土人才建基地、办企业、闯市场。

  在县委、县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的驱动下,1万多名乡土人才各展所能、各尽其才,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他们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成立茶叶、药材、蚕桑等行业协会122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70%以上的乡土人才在协会中唱起了主角。近年来,以乡土人才为主导,创办1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300余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字号”企业24家。陶家河乡青年农民、“菌种博士”刘志先发明了“茯苓诱引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茯苓的品质和产量,每亩可增值1至4倍。在县里的重视下,“茯苓诱引栽培”技术在全县全面推广,使药农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刘志先也凭借该技术获得了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2006年8月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贡献突出技能人”的光荣称号。

  如今,像肖本利、刘志先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就有10000多名,既有茶叶产业里的“茶大王”,又有药材产业中的“土专家”;既有养殖业的行家里手,又有水产业的“土秀才”,他们集“技术员”、“领航员”、“市场红娘”三重身份于一身,在党组织的积极引导下,结合自己的致富心得积极向农民介绍科技种养知识,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10多万农户发展茶、桑、药、栗等产业,特别是发展茶叶17.5万亩,实现年产值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