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湖北:竹溪完善林权制度改革 出现山绿民富局面
市场动态

湖北:竹溪完善林权制度改革 出现山绿民富局面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日期: 2007/7/30 15:51:08
    中国园林网7月30日消息:全国林业先进县湖北省竹溪县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农户承包、大户租赁、股份合作、林场辖村”等多种经营形式,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出现了山绿民富的新局面。

    林地产权明农民当主人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的竹溪县,山场陆地面积500多万亩,除耕地外有宜林地392万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该县把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交给农民,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引导农民建设以林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

    竹溪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始于1984年推行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最初将自留山、责任山“两山合一山”,之后逐步把乡村集体无力绿化和退耕还林的荒山、有林地和宜林坡地,以有偿使用的方式进行拍卖、租赁、承包,交给有经营能力的农户经营,经营权延长至50年。高山边远的荒山林地连同村组带农户就近划拨给国有林场,推行“以场带村,国有、集体、家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体制。经过20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全县7万多农户成了山林的主人,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33%提高到78.6%,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088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

    林场示范多元发展

    针对高山边远农户家庭营林缺资金、缺技术等难题,竹溪县委、县政府大胆改革创新,将国有林场由3家发展到9家,就近吸收村组2300多个、高山农户近8000人进场当林农。高山农民带土地、林地、耕牛、劳动力资源进林场,与国有林场的先进技术、营林资金、护林管理经验等要素组合,既壮大了国有林场规模,又促进了荒山绿化和林农脱贫富进程。

    据统计,目前,全县国有林场经营面积由原来5万多亩扩大到66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20%以上。国有林场运用自身优势,组织林农退耕还林和规范化植树造林,实现林地绿化率94%以上,成为林业绿化示范主力军。同时,林场扶持林农发展沼气池、改炉灶,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林场的8160多名林农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林,兴办绿色产业,经营庭院经济,去年人均纯收入首次达到2000元。

    在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下,全县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设计科学化、投资多元化、林种树种多样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林改出效益农民受益多

    竹溪县的林改实践证明,产权越清晰,责任越明确,对山林的培育才越有成效。分山到户后,很多农民把山林看成是“绿色银行”,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在明晰产权的同时,竹溪县建立起林业发展、林农增收、生态改善的长效机制,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推进投资融资改革,并与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倾斜制度有机结合。竹溪是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近7年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投资4.5亿多元,在管护好300多万亩天然林的同时,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27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230多平方公里。经评估,年保土、保肥、增水的效益在4200万元以上。

    竹溪荒山变成了聚宝盆。目前,全县以茶叶、中药材、干鲜果、山野菜为主的绿色有机林产品基地达36万多亩,当地森林旅游、苗木花卉等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04元,其中以林为主的绿色产业收入约占70%,6万多农户依靠科技兴林实现了脱贫致富。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