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候鸟不被打扰地迁徙”
市民一句话 与专家产生共鸣
提及这一匠心规划,曹玉洁说,她还清楚地记得,这当中还有一段专家与市民共鸣的佳话。
曹玉洁介绍,武汉一确定要修建环东湖绿道,便引发各方关注热议,市国土规划部门十分重视东湖绿道规划,除了专家规划,特别想听取市民的声音。去年1月,市国土规划部门搭建的“众规武汉”平台上线,邀市民参与城市项目规划,首个项目便是东湖绿道。为方便市民网上“绘制规划图”,东湖绿道的规划师们还现场探访,全程拍摄了东湖实景。
市民、网友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一位网友留言说:“东湖可谓武汉市的一块璞玉,绿道建设需与周围景观协调,融入整体景观。”一位摄影爱好者细致地提到,每年他都会去东湖拍摄候鸟迁徙,希望规划建设者们考虑到东湖绿道修建后,这样的候鸟迁徙美景不被打扰。
“如何让候鸟不被打扰地迁徙?”曹玉洁说,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东湖绿道规划团队,也与专家们前期的思考不谋而合,候鸟们希望不被打扰,那东湖边的其他动物是不是也有这类诉求,如何让东湖绿道在满足市民步行、骑行休闲的同时,也让动物们的“出行”不被打扰。规划团队很快就统一了一个生态规划方案:“人行绿道,动物们行‘动物通道’,达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顺势而为 保护生态
每块石头都为动物设想周到
东湖绿道规划正式编制前,团队也前往国内其他建设有优质绿道的城市学习经验,但都没有专门提及“生物通道”。曹玉洁说,回汉后,整个规划团队都在寻找关于“动物通道”的各种资料,寻找做过类似设计的机构,最终确定了有过类似经验的深圳北林苑景观设计公司。
25日,接受采访时,深圳北林苑景观设计公司负责这个项目的规划师杨和平说,他曾在武汉念大学,对东湖相当熟悉。接到这个设计项目后,他多次来汉实地考察,“我们希望尽量采用简约设计,保留原生态的环境,让人与生态和谐相处,人与东湖所有原生动物、过境动物和谐共享这片乐土。”
在与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接触中,杨和平也“强烈感受到对方将生态理念提到首位的诉求,要尽最大能力保留原生态,生物通道便是整个东湖绿道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杨和平说,公司承接过多个国内景观设计,也有提过生物通道理念的,但实地建设的,东湖绿道是第一个。
生物通道有什么高精尖的设计?杨和平解释,其实并没有,“生物通道并不是在东湖绿道系统之中新建一个系统,而是在现有系统中考虑生物的通行需求,并生态地保留、保护,让小动物们穿行,让人身在其中甚至都不会察觉到。”所以设计的13处通道更多的是采用原有沟渠、盖板、湿地等场所,依据周边栖息地情况及动物需求,进行合适的筛选及生态改造,形成利用率非常高的动物通道。
杨和平举例,在“塘野蛙鸣”景点附近有很多鸟类,规划时会在沿湖边留出一片开阔的绿草地,紧挨着湖岸会形成湿地环境,那么鸟类就会在附近栖息;湖边原有的排水口会保留,加以修复,鱼类等小生物们就能穿过,这些都是东湖绿道的“生态通道”。
为了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设计、施工人员到底细致到什么程度?采访中,曹玉洁、杨和平等规划师们说的两个细节让人难忘:施工要求所有通道出口所用的遮挡物原则上都只能“就地取材”,不能使用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材料,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棵树;为让动物们顺利找到生物通道,工人会在生物通道附近种植一些动物们熟悉的草坪、水草、灌木丛、浆果等植物当作“隐蔽物”,它们闻到味道就会找到,慢慢让它们形成通行习惯。
推荐阅读:
(来源: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