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武汉:渍水围城背后填湖史 多个小区曾是湖面
市场动态

武汉:渍水围城背后填湖史 多个小区曾是湖面

来源: 新京报 作者:曹晓波 韩雪枫 孙瑞丽 日期: 2016/7/8 8:55:52
7月7日下午,武汉市防汛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提出:武汉的地势很低,排水条件很差。这次的暴雨很大,就像最后一根稻草,让武汉瘫痪。另外,武汉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很容易渍水……

沙湖还是“杀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沙湖就一直在填,20年间几乎就没间断过

沙湖也几乎是武汉填湖的缩影。

几年来,居住在沙湖旁边的小区居民一直在为填湖抗争。

居民王猛(化名)回忆,2009年,武汉市有关部门要对沙湖清淤。官方称要采用先进的科研方法,将淤泥压缩成肥料运送到农村地区,无害化处理。

但挖出来的淤泥将2.35万平方米的沙湖水域填充成陆地,这些淤泥一放就是五年,最后逐渐演变成周边居民们的菜地。

2014年12月,王猛和居民们看到了规划,要在淤泥上建造一条水泥路,路两边,原来是湖面的地方则种树绿化。

“梦湖水岸”小区居民开始商议抗议,300多户居民联合署名,在公示期间提交给规划局,要求解释为何填湖,但是没有任何回复。

居民们于是在小区外围挂起了维权横幅。当地召开多次协调会,居民们播放PPT,用湖面对比拍摄画面据理力争。居民又自发捐款16万多元,发出29封信息公开的信件,拿到清淤修路审批的一些材料。

然而,2015年6月,原本没有动静的沙湖旁,挖掘机进场,要平整土地,为修路做准备。居民们冲进工地,阻止施工。

业主王军(化名)介绍,居民们印发了写有“沙湖”、“杀湖”字样的T恤衫。在随后的三个月,居民代表监视工地的一举一动,只要有机器开挖,就鸣锣示意。但最终,大批安保人员到场驱散了居民。

一些居民后来被请到武汉市电视台,参加电视问政的节目。在这场让官员流汗的节目中,对于居民们提出“到底是保护沙湖还是填湖?”官方避而不答,最终这场节目没有播出。

去年9月30日,39名居民将武汉市水务局告上法庭,要求其履行承诺,清除沙湖淤泥,还原湖面。

今年3月29日,武汉市江岸区法院一审判决业主胜诉,判决书责令被告武汉市水务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针对原告反映的淤泥及建筑垃圾填湖的问题继续履行调查和处理的行政职责。

史料显示,明洪武年间,沙湖面积有将近万亩的规模,在100多年前,东湖还属沙湖水系。到上世纪80年代,沙湖面积减少到6000余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沙湖就一直在填,20年间几乎就没间断过。

其中,秦园路把沙湖的一个角拦腰斩断,分割出来的5千平方米池塘被填,2002年前后,建起“都市经典”、“世纪彩城”、“金沙泊岸”等楼盘。沙湖公园也占用大片水域,目前还在建设中。

一些居民还反映,几年前,武汉长江隧道内盾构机向前推进,堆放在沙湖边的挖隧泥土也开始长高。因泥土下滑,湖岸崩塌,这一段湖岸线现已后退50米,上万平方米的湖面沦为滩地。

7月7日,新京报记者看到,这片滩地已被绿化种树,大型楼盘已将沙湖围得严严实实。挖掘机轰隆作响,一些工人正在用水泥铺路面,长1500米、宽6米的水泥硬化路在逐渐拉长。

沙湖旁一亩地拍2200万

武汉的后湖、沙湖、南湖等几个比较大的湖周边,都建满房子。一些房地产商通过填湖,扩大地产开发面积

武汉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

号称“千湖之城”的武汉市区内很多湖的命运与沙湖一样,逐渐被填掉。

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武汉中心城区建国初期127个湖泊如今仅存38个,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赵世龙曾是武汉一家媒体的负责人,他一直很关注武汉填湖的现象。

赵世龙认为,武汉近几年房地产发展迅速。现在人们喜欢依水而居,武汉的后湖、沙湖、南湖等几个比较大的湖周边,都建满房子。一些房地产商通过填湖,扩大地产开发面积。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人大常委、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曾经研究过武汉湖泊面积变化。李长安对近三十年来的武汉市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分析,形象地说明武汉湖泊面积不断消失和缩小。

2001年11月30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将166个湖泊列入保护名录。但这并未浇灭武汉的填湖热情。

1987年时武汉的湖泊面积是370.97平方公里,2001年是336.50平方公里,到2013年时,只剩下264.73平方公里。二十多年间,湖泊面积减少近三分之一。

填湖背后是巨大的利益。

根据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公示,武汉市今年初出让的紧邻沙湖的165号地块,1.5公顷土地出让价格是4.95亿元,相当于每亩土地2200万元。

武汉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城”负责人柯志强说,建国后武汉填湖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那时填湖的主要目的是造田,“人吃不饱饭,所以向湖要地种粮食。”第二个阶段,则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房地产项目没有地怎么办?填湖。”

最严条例挡不住填湖

5年间消失14平方公里,相比以前,消失速度明显放缓。虽然速度放缓,但湖泊仍然在变小

“2009年是武汉湖泊消失的一个拐点。”柯志强介绍,因连年填湖导致市民的意见越来越大。这一年,武汉市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湖泊保护,湖泊缩小的速度慢了下来。

柯志强说,2009年后,武汉市对湖泊保护条例进行多次修订,一次比一次严格。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掌握的卫星遥感数据也支持了柯志强的说法。

编辑:橡皮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