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7日消息:20世纪初,三镇始现公园。如今,拥有39座公园、总面积逾1600公顷的武汉人遇上新鲜事:200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这个公园咋个建法?
武汉,湖泊166座,建设湿地公园,选哪样的湖泊?
咋个建,哪样选——园林界内外,市井坊间,尤其居宅近湖市民多有揣度,茶余饭后,或为谈资。
市林业专家介绍,国家有规定,湿地公园不同于普通公园,条件很是特别。
这类公园得有“湿地内涵”,景观上有水面、滩地、草木,生态系统上,须有原生态的动植物群落,绝不仅仅一汪水面。
接下来,湿地公园最好有融合当地人文风情的种种要素。这样,将来便好建设公园生态、科学、教育,以及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展示功能。这些功能与价值,便与普通公园有了差别。
美国人建湿地公园,通向公园的路修得很好。然后划定区域,隔绝人类社会。不要门票,人人皆可自驾游或步行游,多少有点神秘和探险味道。
香港没有辽阔之大地,原始之莽野。湿地公园在精巧上下功夫,一产虾之地,设中小学生野外研习中心、自然教育径、水禽养殖池、蝴蝶园、野外生物教育中心等科普设施。和普通公园相比,其用料多用原木,减少钢筋水泥等材料,自然质朴,植物少见人工雕琢,任其自然生长。
当地有全港最大片的红树林,200万-300万只鸟类在此栖息,其中国际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数量达全球30%以上,每年仅限4万人参观。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首期,又是一种建法。改建过程中,公园内农户迁出,农宅或拆除,或将平顶改为江南风味的坡顶,整旧如旧。
园内步道,全部采用石材和原木,堤岸护坡则以木桩为基,植被护坡,保持原态。选取合适位置,连通水面,放置鸟巢,吸引鸟类栖息。原有植物几乎全部保留,不加人工修剪。
专家指出,我市多数湖泊人类活动频繁,自然湿地特征减退,早日改建成湿地公园,有助恢复其生态,省得将来武汉湖泊“绝版”。
近日提交市长办公会讨论的《武汉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初步设想,至2010年,内环线内,沙湖、南湖、墨水湖、龙阳湖、水果湖、后湖均可考虑建成湿地公园。至2020年,二环线内,横跨江夏洪山二区的汤逊湖,东西湖的金银湖,蔡甸的什湖、三角湖、鲁湖,洪山的青菱湖、黄家湖、严西湖、严东湖,新洲区的武湖也可择机建设湿地公园。
武汉大学胡鸿兴教授是鸟类专家,他说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人类活动不当,均会威胁水鸟的生存,湿地公园建设也须考虑这一因素,更好地保护鸟类栖息所需的生物群落、食物链和筑巢地。
他建议,建设湿地公园时,不能改变原有水体的水深,既不能变深,也不能变浅,此外,水质不能被污染,还要增加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水鸟提供食物。
据了解,市林业部门已着手进一步调研我市各湿地现状,从中筛选最合适地点供市领导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