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宝/摄
“两带一轴两片”惠及青山40万人 社区居民楼屋顶绿化青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将通过七大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居住小区海绵性改造、公共建筑海绵性改造、公共绿化改造、道路改造、排水渠泵站改造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以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 居住小区海绵性改造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两河区域、滨江红房子区域和南干渠沿线等。小区内的改造重点是建设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下凹式绿地等。在屋顶铺装防水材料,再培土种植绿色植物,雨水经过渗透过滤后,经管道流入楼下的雨水桶或地下的蓄水池,用于小区灌溉植物、洗路洗车等。地面停车场经过改造,雨水可渗透到土壤中。公共绿地不是高于道路,而是低于道路,水往低处流。海绵性改造将增加小区绿化面积,有效缓解渍水,让居民受益。公共建筑海绵性改造,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也将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加以改造。 公共绿化改造,主要包括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等大型公园改造,并建设多个小型街头绿地。园林、湿地好比巨大的“盆”,本身就是很好的海绵体,可以蓄积雨水。
目前正在建设的青山港雨污分流工程,将建成400亩的武丰闸湿地公园,为周边居民新添一处游玩休憩场所。 道路改造,主要针对有改造条件的已建保留道路实施改造,对人行道进行透水铺装、建设下凹式绿化带。城市道路因承重需要,使用透水沥青不耐用,因此主要靠加大下凹式绿化带和透水人行道步砖,增大雨水下渗面积。今后,示范区内的道路将很难看见现在绿化带使用的站卧石,取而代之的是下凹式的花坛。
排水系统建设,加大保留雨水的同时,不是说不要排水系统,也要加以强化。青山示范区将新建改造社区内管道279.7公里,并新建3座泵站。 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将结合青山江滩建设以及青山港湿地雨污整治等,进行水环境修复,再现一池碧水。 监测评估平台建设,示范区内建设监测研究平台,对雨量、径流量、水质、降尘等进行监测,结合“智慧水务”搭建示范区智能建设管理平台。
据了解,海绵城市理念在青山江滩一期工程中已经使用,除一条应急防汛通道、三大亲水平台、儿童游乐场及健身场地外,整个江滩极少见硬化道路,也未见水泥管涵,而是以土坡、林地、草坡、透水地面、木制栈道为主。其中,一条长约1公里的生态草溪,更是起到汇集雨水、自然过滤吸收的作用。
陆文宝/摄
房屋添“绿冠” 公园成“聚水盆” 青山江滩采取透水步砖铺装路面 海绵城市建设,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广大市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就拿绿色屋顶来说,喜爱养花养草的市民就可以踊跃“承包”屋顶,种下自己喜爱的植物,当都市花匠的同时,也净化了初期雨水。其实初期雨水,特别是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并不比家里产生的生活污水干净。
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于愿意将雨水桶摆放在其房屋周围的市民,政府会给予环保方面的荣誉。目前,青山区初步设计将雨水桶埋在地下。但如果居民愿意把雨水桶放在楼边,会节约建设成本。据测算,建筑房屋大概占城市下垫面的30%左右,如果居民都愿意将接收屋顶花园渗水的雨水桶摆在自家楼下,对于减少径流排放的效果就会很明显。 此外,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还不少。比如现在不少路边小餐馆,直接把泔水往下水道倾倒,这些餐厨泔水进入下水道后,都排到河流湖泊里去了,污染水体。如果大家不这样做,就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
再比如,如果管道沉积物多了,雨水口就应该清掏。包括地面上的垃圾,因为垃圾管理不好的话,下起雨来,就会随着雨水排进河道。所以,市民不要乱扔垃圾。 建设海绵城市,市民是最终受益者。首先,经过自然过滤的水更干净了,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市民经过水渠、湖泊边不用再掩鼻而过了。其次,居住环境也改善了。老旧社区经过改造,绿化面积会增加,更多的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会让人赏心悦目、呼吸清新空气。第三,缓解热岛效应,绿色植物的增加,会明显降低室外温度。第四,居民家门口不渍水了,便于居民出行。
总之,市民将有一个更加生态的生活环境。上述负责人说,以前城市水系建设就像用西医,做手术。管道越建越长,泵站装机量也越来越大,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海绵城市用中医治本的办法,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还原地块自身消化、净化能力,“中西医结合”打造全新治水理念。
推荐阅读:
(来源:长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