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湖北:演绎生态文明武汉 丰富市民绿色生活
市场动态

湖北:演绎生态文明武汉 丰富市民绿色生活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日期: 2013/6/14 10:20:41
原来园林部门一直在为道路隔离带栽种什么而苦恼。在武汉大道隔离带曾尝试了盆栽花卉,但开花时间有限,养护成本比较高。5月底,市园林局局长苏霓斌在北京办事时,一眼看上了二环路上的月季,觉得太好看了……

演绎生态文明武汉,丰富市民绿色生活

园林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活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公益事业、民生工程,更是社会福利。特别是正在筹办的园博会,将撼动汉口传统生态格局,成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绿色引擎。面临重大机遇和光荣使命,如何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交出建设美丽武汉的满意答卷?

苏霓斌的思考是园林人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让园林绿化展示武汉独具特色的山水魅力,用园林绿化抒写生态版图。第十届园博会将于2015年在武汉举办。这届园博会最大特点,就是融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理念,实施创新和转型,倡导绿色、低碳、节约园林。

苏霓斌介绍:此次园博会最大创新,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变废地为宝地”。武汉园博会园区选址位于正在建设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和金口垃圾场原址。这是全国首次在生活垃圾场上建设园林。就是在这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还可以实现多重历史性改变:张公堤沿线的历史性“灰带”变成了现代版“绿带”;园博园周边的廉租房变成了“堤景房”,实现廉租户财富倍增,在全国也有首创性意义。

“园林景观将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充分体现荆楚文化,同时园区建设将与周边社区建设相结合,方便全民参与和体验,努力办成‘亲民永续’的园博会。”围绕园博会开展的我市“三年绿化大提升行动”,也打上了“生态”烙印。比如武汉建绿道,首要要求就是要自然、生态、节约,在沿路、沿山、沿水地带,推进绿道示范段建设。

“武汉的人文特点、山水资源也需要精心保护和利用。”苏霓斌称,蛇山透绿是山体公园的一个尝试,蛇山经过改造后,从黄鹤楼东大门出发,沿南坡一路东行,在山坡上4000棵乔木、10万株花灌木,形成色彩丰富的生态野趣林。“武汉还有一些山林藏于大学之中,比如华师的桂子山、华农的狮子山、武大的珞珈山,也能向社会敞开,让市民感受这些绿色的福利就太好了。”

节约型园林也是苏霓斌看重的方面。在张公堤和沙湖公园建设中,常常就地取材,以建筑拆除下的红砖、废弃石材铺路;以泡桐、枫香等乡土树为主要树种,节约成本、尊重自然。复建中的洪山广场将在彰显楚文化的同时增加乡土树种绿荫覆盖量。

苏霓斌称,城市含绿量就是含金量、城市绿地率就是吸引力。如果说,田地产粮,工厂出钢,园林绿化就出绿色GDP,这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吸引人才、投资的坚实基础。而他的武汉梦就是让市民人均“绿地平方米”高于“居住平方米”,用园林打造绿色江城,绿化造就美丽武汉。

亮点

建成示范绿道64公里

绿道建设被列为2012年市人大3号议案和市政协3号建议案,是与地铁同等重要的城市生态工程。市园林局和市规划局及时编制建设规划,实施东沙绿道、汉口江滩至张公堤绿道、蔡甸知音湖绿道示范建设,建成示范绿道64公里。

沙湖公园年底全面完工

沙湖公园作为城市六大生态绿楔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历史人文区和市民休闲区,正在建设文化艺术区、生态湿地区及运动森林区,今年5月25日,历史人文区正式对外开放,年底公园可全面完工正式对外开放。

十万大树添绿荫工程

新增10万大树覆盖全市400余条街道和105个老社区,取不破坏原有的绿化基础、与原道路行道树风格基本一致两种方式进行。树种全部选用法桐、樟树、栾树、喜树、无患子等乡土落叶树,起到夏季遮荫而冬季不遮挡阳光的作用。

完善城市进出口绿化

积极推进文化大道、新天大道、盘龙大道和武咸公路四条城市进出口通道绿化建设,完成了文化大道洪山区段、江夏区段绿化28.14公顷。

开展系列惠民活动

启动18个公园的“园花”工程建设;建成花街11条;在全市100个社区向居民赠送鲜花10万盆;举办郁金香花展、杜鹃节、月季节等大型园林文化活动;去年策划并组织了我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武汉市第29届金秋菊花展”,吸引观赏市民近百万人,今年计划将“菊花展”品牌进一步做大。

园林绿化“红黄牌”

强化园林精细管理。开展全市园林精细化施工、建设、养护、管理大比武,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红黄牌预警制,试运行绿化养护监管平台。补栽主次干道乔灌木2.1万株、修剪行道树3.4万株、实施绿化带降土23.4万立方米。

园林提升了城市创新活力

回顾这一年,武汉城市园林绿化的变化,我认为城市人居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也同步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城市的创新活力。具体来讲,无论是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绿化、三环线绿化等项目,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城市进出口道路绿化,给人一种“绿色门户”的感觉,市民的亲切感也油然而生。这不仅能迅速改观城市印象,更是将绿色作为了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延伸开去,武汉实施的以蛇山南坡绿化为代表的山体绿化,已构筑起武汉最具特色的山水十字轴,并将绿色与之串联,再辅以城市绿道,那就是武汉独有的绿色生活方式,是对生态文明最生动的演绎。这种绿色、节约、低碳、环保的建设理念,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园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建设模式,是自然与文化双重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当前园林界所大力倡导的。

为此,我特别希望武汉园博园能带动周边甚至汉口北部地区整体活力的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同时,期待武汉在实施城市大环境绿化中,更多地注重“城乡统筹”,这并不等同于“城乡统一”,只有保留了“城”和“乡”的独有魅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武汉”。

推荐阅读:

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辽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大连”

张少农:夯实生态文明之基 建设富饶美丽中国

贵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举行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珊瑚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