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武汉沉湖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市场动态

武汉沉湖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吴昊 日期: 2012/9/10 9:43:26
8万多亩的湖面滩涂,散布野莲野菱,在风中摇曳;万余亩野生芦苇荡,成了4万余只越冬候鸟温暖的家……市林业局昨日透露,武汉市市蔡甸区沉湖湿地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申报材料已通过湖北省审核,上报至国家林业局

保护区一望无际

保护区一望无际

中国园林网9月10日消息:8万多亩的湖面滩涂,散布野莲野菱,在风中摇曳;万余亩野生芦苇荡,成了4万余只越冬候鸟温暖的家……市林业局昨日透露,我市蔡甸区沉湖湿地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申报材料已通过湖北省审核,上报至国家林业局。

围网种野莲 两年恢复千亩

从汉洪高速公路湘口出口驶下,穿过大片农田,就来到这片鸟类的净土沉湖湿地。“保护区核心区有8.9万亩,几乎与沉湖水域面积最大时相等,沉湖属于洪泛型湖泊,水位最低时,就有7、8万亩滩涂,最适宜鸟类生活栖息。”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科冯江说。

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介绍,1994年,沉湖湿地建立区级保护区,次年升级为市级,2006年8月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市唯一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经过十多年的湿地保护实践,我们已由单纯保护转向了引导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区管理局陈科指着湖面上的荷花说:“过去,我们就是划定一个范围,不让人来破坏,现在更重要是恢复生态。比如野莲,如果等着自然恢复,可能要5年以上,但我们采用就地取种、人工种植方法,一两年就恢复了千余亩。”

“种野莲也有小窍门,前些年,我们趁冬季水退时种植,眼看着芽都发出来了,没想到水一涨,鱼儿们一会就把芽吃光了,种了两三年,也没有长出来多少。现在,我们先在离岸不远地方拉上围网,一年以后等野莲长起来后,再撤去围网,鱼儿就吃不光了,效果好多了。”

促野生芦苇连片 为候鸟“搭房子”

冯江说:“沉湖大约有15000亩的地方都有野生芦苇分布,原来覆盖率低,只有10%左右,没有大片的芦苇荡,通过这些年的人工修复,覆盖率已提升至40%-50%,一到冬季,芦苇荡中群鸟翱翔,场面很壮观。”

“野莲、野菱、水厥都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沉湖湿地均有自然分布,只是密度较低,这些年,我们一直人工恢复,现在有不少区域,这些植物密度已达80%,种群十分稳定。”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各级财政和世界自然基金保护会累计已在沉湖湿地保护区投入1600余万经费,用于植被恢复、监测、科普园建设等。

4年鸟类增加7种 6种数量超过全球1%

“国际重要湿地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这片湿地要支持全球单种水鸟百分之一的栖息生存,而随着沉湖环境改善,近年来起码有灰鹤、白琵鹭、豆雁等6种鸟类的数量超过这个标准。”沉湖湿地管理局介绍:“这些年来,沉湖还新发现了白鹤、蓑羽鹤、斑头雁、白枕鹤、卷羽鹈鹕、黑翅长脚鹬等新的越冬候鸟种类,国家I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黑鹳多次来沉湖越冬,鸟类种类从2008年153种已经上升至160种,最多的一年越冬候鸟数量达到近6万只。”

市林业局表示,近年来,我市发力湿地保护,已拥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4个湿地公园。2010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实施,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部关于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法规。

目前,我市除黄陂外,各新城区均建立湿地保护的专门机构,江夏区藏龙岛正在申报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东西湖区将新建柏泉府河湿地保护区,上涉湖湿地保护区正准备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若沉湖湿地获批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将成为我市首片国际重要湿地,湖北省第二个国际重要湿地。

小资料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又称拉姆塞尔公约,Ramsar convention),是一个政府间的协定,该协定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国家措施及国际合作构建了框架。缔约国每3年举行一次会员大会,截止2010年2月2日,公约成员国达159个,中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我国已有41块湿地跻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湖北省仅有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

推荐阅读:

浙江:首个滨海型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开建

湖北:当阳将建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水草疯长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进行大山包湿地保护项目监测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